基层动态

春风化雨育桃李 创新奉献展风华―――记农学院五位女教师

发布时间:03月12日   作者:   来源:    阅读:

                          

春风化雨育桃李 创新奉献展风华

――记农学院五位女教师

在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有这样一群人物,她们教学兢兢业业,桃李芬芳;她们科研勤勤恳恳,硕果累累;她们领立潮头,常常往返于各种国际学术会议,担任重要科研项目主持人;她们默默研究,穿梭于各个实验室,忙碌于田间地头……阳春三月,正值第一百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专访了农学院的五位女教授,探知她们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人生。

 

春播桃李三千圃   秋来硕果满神州

 

    王秀娥教授早在1996年博士毕业以后就在农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小麦遗传育种方面颇有造诣,十几年来,她辛勤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同时也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正是出于对农业无限热爱,才使得王秀娥教授立志从事这项职业,她始终坚信,热爱这份职业,也就将它变成了自己的事业。

 

    在农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王老师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立足于全面培养优秀人才。“做事先做人”是王老师的人生信条。首先,立足于实际工作,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其次,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此外,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样是一名科学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王老师本人也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从事着自己所热爱的科研工作,十几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换来满园芬芳的桃李。

 

    王老师对广大同学也提出了殷切希望。当代大学生应当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做,勤学多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步步走向成功。要明确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从事工作的热情。夯实基础,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唯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与坚忍不拔的勇气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一片沃土。

 

满园桃李溢芬芳    一腔热忱爱生活

 

    罗卫红教授自1996年在荷兰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初回国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以来,她认真的工作态度与严谨的治学理念使她在作物与环境模拟模型方面取得了国内外同行认可的成绩,并为我国农业设施领域培养出了一批相关的专业人才。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罗老师不仅在学术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也是她的人生态度。她不仅是人们眼中的事业心强的女性,同时又是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她上班时间在办公室全身心地投入、高效率地工作,为她赢得更多时间兼顾家庭,享受生活。在工作之余,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注国家在农业发展方向上的最新变化和出台的新举措,这些从侧面帮助她更好的把握自己的研究方向,使她的研究紧跟时代步伐,走在时代前列。罗老师坦言:“一个人要懂得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除了工作还有家务,我们必须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正是秉承着这样的态度,罗老师在工作上取得卓越成绩的同时,也享受到生活的快乐。直率开朗的性格使我们觉得眼前的这位所谓的成功女性并没有高高在上,不可亲近,而更像是一位和蔼的亲人。在教育领域专注勤恳,在科研领域成绩卓越,可以说她是位不平凡的女性,而她对生活、家庭的热爱,又展现着她的平凡。

 

机遇偏爱有才女   严谨治学创辉煌

 

    一头披肩卷发,满脸和蔼笑容,身着白色实验服,这就是那位颇具学者风范的郭旺珍教授。戏剧性的求学之路,为她的人生增添一丝神秘;棉花领域的成就,使她成为众人昂视的明星。

 

    “命运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户。”年轻时的青涩让郭老师与梦寐以求的大学擦肩而过,重回高考原点。但山西农业大学却慧眼识英才,从档案中发现郭老师。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幸运的大门又一次敞开,郭老师成为其导师旗下唯一一名“女弟子”。郭老师莫非是上帝的宠儿?其实不然,其扎实的知识功底,脚踏实地的治学作风才是根本。

 

科研工作,郭老师从不言苦,而是享受过程。每当失败,每当失败从不气馁,她坚信“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她带领小组构建了国际上第一张含功能标记最多的四倍体栽培棉种遗传图谱。在教学工作中,郭老师时时提醒学生“从事科研,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她还教导学生,实验室是一个大家庭,要学会分享,注重交流。

 

    作为一名女性,郭老师不失为一位慈祥的母亲。在闲暇之时,郭老师会陪女儿看书、聊天。郭老师平日繁忙,但懂事孝顺的女儿对妈妈却多了些理解少了些抱怨。俗语道“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这大概就是郭老师母女的真实写照。

 

平凡人心存鲲鹏之志    恒心者大展宏伟蓝图

 

    她是一位平凡的女性,喜欢用逛街和看电视来缓解工作压力;她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她是科研岗位上一位平凡的奉献者,勤奋严谨。但江玲教授却用她的平凡展示了一个女性科研工作者的不平凡人生。

 

    江玲教授来自农村,心存感恩和鸿志,与农学结下不解之缘,并矢志不移。在水稻领域,江玲教授成绩斐然: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项,获得专利4项,获得新品种权9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在如此多荣誉面前,江玲教授内心依然如湖水般平静。在繁琐、辛苦的科研工作中,她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并从中寻到快乐感和满足感。

 

    在教学上,江老师的教学理念是“学生的培养,重点在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不忘一个普通教师的本职,教导学生忠诚、勤奋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而作为一名普通女性,家庭是她永远的避风港。

 

    江老师是一个甘于平凡,并且平淡至极的人。这种人格魅力处处体现在她为人处世的风格上,而非学术成就。平凡人生,因宏图大志,因坚持不懈而不平凡。

 

持工作之以恒   展巾帼之锐意

 

    对科研,勇于探索,严谨认真;对教育,勤勤恳恳,全心全意;对学生,关怀备至,细致体贴,这是对朱艳教授的真实显照。

 

    2003年朱艳教授博士毕业,怀着对母校的那份热爱,朱老师毅然选择留校工作。2008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作物模拟与数字农作领域的研究,凭借优秀的才干,朱老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面对艰苦的科研工作,朱老师秉承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从未有丝毫放松,多次放弃节假日,辗转办公室,实验室之间,顶着烈日风雨奔走于田间地头,只为了解学生的实验近况或测定更加准确的实验数据。面对繁琐的工作及巨大的压力,仍坚持到底,不言放弃。朱老师以滚雪球比喻工作,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形象的比喻显示了朱老师对工作一如既往的坚持和追求。

 

    面对学生,朱老师耐心教导,无微不至:指导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的注意事项,在实验中的细节安排,并亲自为学生找寻相关论文资料。朱老师细致的关怀,不厌其烦的叮嘱,温和的笑容,无一不让人感觉到她对学生深切的关心和殷切的期望。

面对诸多荣誉,朱老师却很淡定地说,“这些荣誉对于我们科研工作者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科研,带好学生。科研有成果了,学生的论文发表了,取得成绩了,这才是最值得我们高兴的事”。简单的话语表明了朱老师对于工作的全心全意,对学生的真心实意。

 

    朱艳教授自信爽朗,神采飞扬的精神也深深感染我们,她不仅是一位成功的科研工作者,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更是众多女性学习的榜样,她对科学追求不懈的精神,对工作全力以赴的态度,以及面对名利的淡定和对生活的热爱,淋漓尽致地展现新一代女性独有风采!

 

    农学院五位女教授,就如同五朵金花,散发着耀人的光芒。而其实,在学校的各个岗位,绽放着许许多多平凡而不平凡的“金花”,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教师,是科研工作者,是行政人员,是后勤服务者……但她们也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建设者。她们不畏艰辛,抛洒汗水;她们充满希冀,饱含梦想;她们不让须眉,在我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征途中,撑起了一片别样的天空。那么,在这“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向全体致力于教学、科研领域的女性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Copyright 2011 南京农业大学工会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南京农业大学行政北楼D513、D515、D509   电话:025-84395353  传真:025-84396357